其他

一位艺术的修行者,有神在前引路。

2017-09-15 前线
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s0124gabjy6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
我漫游于花粉道

在生命之屋里

由神云伴随

我漫游到圣地

有神在前引路

在后跟随

我漫游于生命之屋里

在花粉道上

——罗素


一场漫长的艺术修行

Wolfgang Laib(沃尔夫冈·莱布,1950年3月25日)生于德国,早年学医,后从事艺术。是德国观念艺术家。他的作品使用自然素材作为创作元素,且带有浓浓的东方意念。

“花粉是植物生命的潜在开端。它是如此简单,如此美丽又如此复杂。并且理所当然它有着多种含义。我想每个活着的人都明白花粉是多么重要。”

每到春夏季,他都会在德国南部乡下的花园裡,大量采集花粉,用于一系列花粉作品中。收集、筛选花粉、用纱网将花蕊和粉分开,这个从 1977 年开始一再重複进行的行为,被他视作一个「仪式」,整个采集工作更像是一次自省的机会。当我们驻足于他的作品,凝视著这个永恒不变的自然之物,感受时间的本身与自我,时空上的距离在此被悄然抹去。


1950 年 , 沃尔夫冈·莱布(Wolfgang Laib)出生于德国图宾根。 幼年时,时常跟随著热衷于东方文化的父亲,出游阿富汗、印度、伊朗和土耳其等国家 。童年时期跟东方有关的 旅游经验 , 对他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, 也为其将来放弃医学、从事艺术埋下根基。 1974 年,从医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后, Wolgang Laib 并没有追随父亲的脚步从医,而是决定成为一名艺术家。

在他撰写毕业论文「南印度乡村地区饮水卫生调查」期间,跟随父亲前往南印度,在印度教圣地马杜赖开展了一项人文组织计画。正是这段在印度乡村的经历,让 Wolgang Laib 得以瞭解印度农民的简朴生活,更对医学研究的意义产生动摇。 


“ 医学是一门研究身体的自然科学,可是我不认同医学对人的看法,我需要正视其他与人类生存有关的问题。自然科学是很重要的一部分,但仅仅是一部分而已,并不是所有的一切 ” ,他意识到,医学所能救治的不过是人的身体,却无法医治人的精神世界和灵魂。南印度的这次出行,成为转变的关键, Wolgang Laib 决定通过艺术,尝试探讨医学所无法给出的答案。

从七十年代中期开始 , Wolgang Laib 运用牛奶、大理石、花粉、米粒和蜜蜡等自然元素 , 创作了一系列具有象徵性意义的装置作品 。他 曾在南印度祠庙中 , 见到当地人用牛奶、椰汁、糖、米粒和其他东西进行的祭嗣仪式 , 这个经历与他后来创作的第一件作品「奶石 ( Milkstone ) 」有很大联系。

大理石和牛奶的合二为一


创作于 1975 年的「奶石」,由一块 6 釐 米厚的白色大理石和人为填充牛奶组成。每天早上,艺术家或工作人员会用新鲜的牛奶,拭擦并填充大理石的表面。多年医学院研究,让 Wolgang Laib 经 历过许多生死离别的场面,他却一直受困于人的躯体与生和死的关联中,在他看来,生命与死亡的意义在医学中并不存在。而「奶石」正是他对这一命题的回答。


观 众的目光停留在光滑的表面,大理石和牛奶在日光灯的映衬下,反射出暧昧的光感,不同明度的白色得以完美融合。两种色调一致的物体,质地则完全对立,不仅表 现出固态和液体的平衡状态,更传递出一种介乎矛盾与共性的美感。时间是「奶石」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,大理石和牛奶的合二为一,只是一个时间上和空间上的短 暂相遇过程。牛奶成为纯淨理想的载体,以极为抽象的形式,激发观众的自我想像。


跟很多追求外在表现形式的艺术家比起来 , Wolgang Laib 更像是在通过艺术进行自省、自我修行 , 将自己在不同文化中感受到的启发 , 转化成作品 。


五座不能攀越的山


1977 年, Wolgang Laib 开 始在大自然中进行重複作业,在德国南部的郊区採摘蒲公英、松树和榛子花粉。花粉的採集、筛选,然后用纱网再次筛选花粉,将花蕊和粉分开。当全身心地投入到 自然世界裡,作为整体的一部份,自我的意识反而被削弱了。花粉被视为生命力的象徵符号,常常以不同的展示方式,重複出现在他的创作中。


在「五座不能攀越的山( The Five Mountains Not to Climb On )」、「榛子花粉( Pollen from Hazelnut )」、「无所-无时-无形( Without Place - Without Time - Without Body )」等一系列以花粉为主体的创作中,花粉边缘的细微不同相当耐人寻味。


花粉被散落至地板上,两者之间时而有明显的界限,时而边缘模糊,营造出一种失重之感。

起初, Wolgang Laib 利用玻璃板承受花粉,同时形成切面般的清晰界限。后来他尝试将花粉直接撒于地面,发现自然而然形成的散漫边缘,反而强调了花粉的独特性,也更贴合自己的想法 —— 花粉漂浮的感觉,完美呈现了物质向非物质的过渡过程

介乎矛盾与共性之间


花粉本身并没有叙事性,但这种形式简单的物体,却蕴含著艺术家对信仰的思考。他认为花粉作为植物生命的开始,象徵著一种周而复始、不断迴圈的永恒,这种潜在的可能性是既纯粹、又是複杂的。在 1985 年首次展出的作品「五座不能攀越的山( The Five Mountains Not to Climb On )」中,五个高 7 公分的黄色小山,被并排放置在地面上。


Wolgang Laib 借这些微小的榛子花粉小山,喻意大自然能量的聚集,观众结合著作品的标题,不免联想到宏伟的金字塔。

2011 年,在芝加哥艺术学院( The Art School of the Art Institute )的展览上, Wolgang Laib 调整并再现了他的早期作品「无所-无时-无形( Without Place - Without Time - Without Body )」。 他将米粒堆积成两万五千座小山,并在其中掺入九个用黄色花粉聚成的小丘。圆锥形的米粒堆铺满了整个空间,黄色的榛子花粉散发出微亮的光,与一堆堆白色形成 强烈对比。米粒和花粉创造出一个冥想之所,观感超越了语言的必要性,观众在甯谧的空间中,感受无色与有色、无限与有限的对立美感。


前往另一个世界的旅行

数艘黄铜制的船,它们有的被固定在墙面上,有的则被放置在地板上堆成了小山形的大米旁。这些船暗示了一次前往另一个世界的旅行,回应了金字形神塔的冥想本性。

管在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,但 Wolgang Laib 的 艺术风格和创作理念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变化。他总是将两个完全矛盾的元素放置在一起,通过探索对立事物之间平衡共存的状态,带出一个「非因果思维」的概念。 自文艺复兴一来,科学、因果关系和推崇逻辑的思维方式,在西方文化的物质领域中,佔据著统治地位。

但由此也引申出一个争议 —— 对其他思维方式的包容性问题, Wolgang Laib 显然与主流立场逆向而行。受到父亲挚友的影响, Wolgang Laib 从 小就对东方的艺术、哲学、土耳其和伊斯兰文化特别感兴趣,尤其老子的「道德经」,是促使他反思和质疑西方传统思维方式的根基。人们对事物和现象的关注,往 往会导致对整体的忽视,无法意识到隐藏在深层次、最本质的东西。正是在对事物整体与部分、现象与本质等矛盾的辩证关系中,对立的事物相互依存、共生。

金黄色的光芒

Phillips Collection创作了一件永久装置“蜂蜡房(Wax Room)”。作品使用了约440磅蜂蜡,它们熔化后被砌于墙面和天花板上。恒温恒湿的房间中有一个光秃的灯泡照明,使其发出金黄色的光芒。

在过去三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, Wolgang Laib 却从被外在所影响过,坚定地围绕著生与死、施与受、短暂与永恒的无限迴圈,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创作过程,与自我进行对话。用浅显易懂且极易被识别的自然元素,构成长方形、圆锥体、房子、小船和密室等象徵符号,供给观众一个走进艺术的入口。

如今 , 越来越多的当代艺术家找到了讨巧的办法 , 将注意力过度集中于外在的表现形式 , 创意成为艺术複製的点缀 , 至于艺术的核心理念 , 却鲜有人触及。

Wolgang Laib 作 品中具有对立特徵的平衡之美,不仅唤醒了诗意的想像力,更引申出一个超越语言的开放性空间,任由观众的在其中畅游。恰如「道德经」所言,天下皆知美 之为美,恶已;皆知善,斯不善矣。有无之相生也,难易之相成也,长短之相刑也,高下之相盈也,音声之相和也,先后之相随,恒也。




前线现已开通留言功能

快点右下方跟我聊聊




喜欢就转发分享吧!



 点击阅读原文,用艺术点亮山区孩子!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